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松潘 / 乡镇简介

十里回族乡

发布时间:2023-07-11
字体:
访问量:
分享到:

一、基本乡情:十里回族乡位于县城中东部,居于九环沿线松潘县城与川主寺镇之间,因距离松潘老县城十里远而得名“十里”,又因回族几乎占了全乡总人口的一半而得名“回族”,故称为十里回族乡。全乡共有7个行政村,基层党组织8个,其中机关党支部1个,农村党支部7个。全乡幅员面积72.97平方公里,其中林、草地86900亩、耕地4962.22亩。境内居住着藏、羌、回、汉各种民族共1124户,4040人。

十里回族乡境内山峦起伏,纵横交错,地势略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平均海拔在2800米左右,最高村寨为郭学寨村,海拔3100米。全乡7个行政村其中有4个位于国道213线及岷江河沿线。处于高寒山区,冬长无夏,春秋相连,四季不分明。11-3月基本为冬季,容易下雪,全年平均气温为5℃左右,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21.1℃。

二、基本村情:

(一)郭学寨村。十里回族乡郭学寨村是松潘县建档立卡的55个贫困村之一,该村位于3100米海拔的高半山,草场面积1.7万亩,森林面积8.57万亩,退耕还林面积290亩,耕地面积194亩,人均耕地约1.35亩,牲畜664头,有32143人,其中青壮年65人,常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三左右,基本上为患病人群和老弱妇孺。郭学寨村主导产业为养殖、种植、务工和个体经营,以养殖为主业的约2083人,占人口总数的58%

(二)火烧屯村。火烧屯村位于松潘县城北部3.5公里处,东邻国道213和岷江,南接城北新区,北通川主寺镇,平均海拔2800米,最高海拔3400米,其中林地600余亩,承包地750余亩,草地5600余亩。全村334户,1025火烧屯村为回族聚居村,人口比率占全村总人口数60%左右,伊斯兰文化氛围浓厚,在九环沿线周边村落中,具有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特色。按照脱贫攻坚战略,依托各级扶贫项目资金支持、火烧屯村迎来了项目发展有契机。在大邑县鼎力支持下,火烧屯村建立了集体经济--十里拾光服务区。十里拾光服务区座落在十里回族乡火烧屯村,紧邻国道213线,占地12520平米,有餐厅1个,停车位110个,充电桩21个,该服务区为川西北民居建筑风格,提供停车休息、餐饮、亲水休闲、土特产展示、车辆充电等服务,为该村集体经济产业,带动该村特色民宿、牛羊深加工、旅游服务等产业发展。该服务区采取“党支部+公司+农户”方式经营。该服务区的建设,壮大了集体经济,带动整村脱贫摘帽,也顺利有效的带动了乡村振兴。

(三)大沟村。十里回族乡大沟村位于松潘县城与乡机关之间,西与郭学寨相邻,居九环线内侧1.19公里,距新区约1公里处。全村居住有回、汉、藏三个民族共72户,240人。藏族比例达60%以上。该村主要以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该村现有耕地面积258亩,林地面积5800亩,草地面积5000亩,退耕还林面积496.7亩。村内不同民族生活、民俗各不相同,有藏族原生态歌舞和回族花灯,是典型的文化融合村。村内一年四季风景各不相同,春看繁花,秋看彩林。

(四)佑所屯村。佑所屯村位于十里回族乡偏东,距乡机关约2公里,与九环线隔河相望,交通便利,信息畅通。全村居住有回、汉、藏、羌四个民族共218户,665人,回族比例达90%以上。其中高中文化程度共144人,初中文化程度228人;小学文化程度172人。本村主要以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为主,种植业和养殖业次之。该村现有耕地676亩,林地1410亩,草地5706亩。佑所屯村2010年被列为伊斯兰美食村,2011年被列为民族团结示范村,2012年被纳入民族团结新村建设项目,并于2014年完成民族团结新村建设。自2011年创建民族团结示范村以来,佑所屯村在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及思想意识上取得了极大的成绩。在这里,各民族亲如兄弟,和谐相处,组成了十里回族乡最靓丽的风景线。

(五)高屯子村。十里乡高屯子村位于十里乡东北部,南距松潘县县城5公里,居九环线内侧1.2公里,距离乡政府驻地2.5公里。岷江河在村庄东侧由北至南流过。国道从村庄中部穿过,将村庄分为东西两部分。全村交通方便,电力、通讯、电视均通。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有农牧民151户,625人;有党员20人、民兵10人,五保户1户。该村主要以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有耕地1000亩,退耕还林791.3亩,可利用草原5405亩,林地面积800

(六)大屯村。大屯村距离乡政府驻地约2.5公里,位于乡岷江河沿线,与国道213线隔河相望,平均海拔2800米。有耕地767.22亩,退耕还林978.5亩,草场4999亩,林地面积1351.6亩。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有农牧民237户,739人,全村群众收入主要以农牧业为主

(七)三岔坝村。三岔坝村地处松潘县东北部,距乡镇6公里,海拔3100千米,总面积4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0亩,林地1933.5亩,退耕还林1141.3亩,草场面积2.4万亩。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农户80户,总人口452人,低保户1人,五保户3人,残疾人0人,孤儿0人,全村群众收入主要以养殖、务工、挖中药材为主,被评选为县级四好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