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松潘素有“一水横来,四路交汇”之美称,县内各级公路里程为844.11公里,并实现了公路“三个100%”(即:100%的国省公路黑色化、100%的县乡道路硬化、100%的村道水泥硬化)。国道213线、建设中的成(都)兰(州)高速铁路纵贯南北(县内设车站4座),省道、县道横穿东西,九黄口岸机场建设推进有序(现已开通至北京、成都、西安、重庆、上海、广州等11条航线),成(都)西(宁)铁路计划年内开工建设,汶(川)九(寨沟)高速已规划布局,陆上、空中通道交织成网、相互补充,让松潘成为川甘青交界地区独一无二的交通枢纽。
产业转型持续深入。着力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反季节莴笋为代表的高原有机蔬菜、以川贝母为代表的道地中药材、以藏香猪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等优势产业发展规模持续壮大,综合品质持续提升,成功申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农牧业产销链愈发完善。建成四川青藏高原农畜产品加工集中区并投入运营,牦牛制品加工等生态产业发展起步;积极促进民营企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入统的规下企业22家、规上企业4家。着力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茶马驿”精品休闲度假区全面竣工并正式对外经营,成功推出“古城花灯会”等品牌节庆,“天堂香谷”、奇峡沟等差异化品质景区基本成型,筹备启动黄龙复华度假世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申创工作,注重发展“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科考”等复合旅游产业,旅游品质和旅游形象大幅提升。
民生服务不断改善。建成“四川科技扶贫在线”松潘服务平台和“松潘高原有机蔬菜”等6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组建“松潘高原生态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中心”,基层科技服务力量得到增强。持之以恒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成功通过国家“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考核验收。加大对“唐卡画院”“巧娘”合作社等凝聚本土优秀文化产业企业培育力度,完成25个文化站建设,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100%。加快推进“健康松潘”建设进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持续改善,全面取消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全面实现低保线和贫困线“两线合一”,医疗救助、特困人员供养、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工作成效良好,社会综合福利保障再上台阶。深入开展“孝善和诚俭美”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引导、帮助群众积累精神财富、充实精神文化生活。
奔康道路越走越宽。自2014年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松潘重点实施产业帮扶等“八个全覆盖”,设立贫困村产业扶持等“六项脱贫攻坚专项基金”,落实强乡带弱乡等“四带四帮”党内帮扶工程和思想、道德、法治“三项扶贫”,推进对标提升、巩固提升等“九大行动计划”,建设农牧民夜校143所,创建省级“四好村”5个、州级“四好村”55个,已完成1917户7238名贫困人口脱贫、22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从13.5%下降到了1.05%。今年25个乡镇标准中心校、达标卫生院、便民服务中心还将全部建设达标,实现贫困县“摘帽”。
改革开放步伐稳健。启动旅游产业振兴计划,拟推出“畅坝松州”、高原汽车越野拉力赛、“走进梵境·净化心灵”唐卡艺术节等深度体验游项目。“1+3”旅游市场综合整治监管模式入选“四川省法治政府建设十个创新案例”,推行旅游投诉预先理赔制度,旅游秩序得到规范。依托县国投公司搭建融资平台,注重发挥国有资本“杠杆效用”,启动瑞苑商业综合体、成兰铁路(松潘段)站前广场、“双创”中心等项目建设,吸引市场投资。积极推动与京东、同仁堂等品牌企业的长期合作,着力将松潘产业优势转变为品牌优势,提升产业发展效益。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松潘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松潘将深入贯彻中央、省州的一系列新战略、新部署,尤其是要探索践行党的十九大的新思路、新愿景,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继续实施“1231”战略(“一枢纽两中心”,为核心功能定位,即川甘青区域交通枢纽、川甘青商贸物流中心、阿坝州文化旅游中心;“三地”,生态经济发展先行地、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地、多元文化传承发展展示地;“一窗口”,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窗口),推动改革新突破、培育发展新动力、加快经济新跨越、促进民生新改善、开创和谐新局面,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松潘各项工作走在全州乃至全省前列。(发布时间:2019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