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松潘 / 松潘概况

松潘概况

发布时间:2023-07-03
字体:
访问量:
分享到:

松潘县情简介

松潘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东北部,地处川、甘、青三省交界处和四川省西部旅游黄金路线的中心位置,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是岷江和涪江发源地、长江黄河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县域面积8341平方公里,县城海拔2850米,辖7个镇10个乡、110个行政村12个社区,全县户籍总人口7.27万人,其中藏族3.28万人、羌族0.81万人、回族1.11万人、汉族2.07万人,以藏、羌、回、汉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

历史脉络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期,松潘境内就有人类活动。蚕丛氏立国后,松潘属古蜀国领地,为氐羌民族繁衍地。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在松潘设立县级建置湔氐(jiāndī)县,为松潘建制之始;公元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设置松州,并开始修筑松州城,史称唐宋柔远土城;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和亲之后,在回吐蕃的时候途径松州,大唐松州自此闻名;公元1379年,明朝洪武十二年设置松州、潘州二卫,后合并为松潘卫,松潘由此得名;清置松潘厅和松潘直隶厅,民国2年(1913年)改松潘直隶厅为松潘县,县级建置沿用至今。松潘是历代军事重镇和汉地与西羌吐蕃茶马互市集散地,有高原古城之称,备受历代朝廷重视。

江源文化影响深远。我国历史上关于长江江源的文献记载,自先秦迄于民国初年一直明确记载为“江源岷山”。《尚书.禹贡》首载大禹治水:“岷山导江”,几千年中华文化以岷江上游为长江正源。康熙年间首次绘制出《皇舆全览图》,明确金沙江源头为长江源头,但以康熙为代表的清代朝廷及主流学者坚持以千年文化认同的岷江江源为长江“正源”,称金沙江源头为“真源”,因而形成了自康熙至民国初二百余年“文化江源”与“自然江源”两个江源长期并存的局面。“新文化运动”后,“江源金沙”迅速取代“江源岷山”,但几千年的“江源岷山”文化认同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江源岷山”作为“大禹治水”肇始地,在我国的国家、民族和民族精神形成上具有标志性意义。

人文景观多类多样。松潘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川主寺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松州古城墙、毛儿盖会议会址、沙窝会议会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小河古城墙、黄龙寺、靖夷堡遗址、塔坪山红军战斗遗址;州级文物保护单位5清真北寺、安宏烽火台、影子岩防洪堤、唐代石刻、安土司衙门。有古松桥、映月桥、通远桥、七层楼、光照拱北、隐仙拱北等众多古建筑以及历史上记载的松州八景(古桥春涨、金蓬晚照、炉峰晓烟、龙潭映月、风洞秋声、雪栏霁色、大悲梵钟、赤松古迹)景观正在逐步恢复之中。

红色文化光辉灿烂。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长征途经松潘,并召开了长征史上著名的毛儿盖会议沙窝会议,为松潘烙下了一道深深的红色印记。1989年在川主寺镇修建了红军长征纪念碑,并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的园名,碑园被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100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松潘也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精品名录。

民族风情独特浓厚。藏民族的赛马会、唐卡、锅庄以及酥油、马茶、服饰等风土民情独具特色,异彩纷呈;羌民族的石碉楼以及云云鞋、咂酒、剌绣等与众不同,别具一格;回民族的古尔邦节、开斋节、以及民风民俗古朴典雅,自成一体。同时,我县注重挖掘保护、传承发展羌族多声部民歌、藏族笛厦(民间舞蹈)、回族花灯舞(民间舞蹈)、小调、土琵琶弹唱(民间音乐)等国家、省、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利通过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实验保护区评估验收。基于千百年来的民族聚居,松潘是最大的本波教汇聚地,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建筑、绘画、节事、信仰等特色宗教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生态建设不断加强。全县林草植被覆盖率达77.57%,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县内主要河流水质均达到Ⅱ类水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于Ⅲ类水标准、达标率100%,中心城区环境噪声达到Ⅰ类区标准,土壤总体保持持续稳定。牟尼沟入选“四川最具人气高原湿地”,岷江源湿地公园申创为“国家湿地公园”,松潘县成功入选首次发布的“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并于2021年被授予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自然资源丰富多元。松潘是岷江、涪江两大水系的发源地,境内有39条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水能理论蕴藏丰富,全县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36.75万千瓦,可开发量101.83万千瓦。县内有云杉、冷杉、桦木等珍稀植物230余种,有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等国家一级保护珍稀动物10余种,猕猴、岩羊、蓝马鸡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0余种,盛产贝母、天麻、羌活、冬虫夏草、大黄、黄芪等野生中药材。现有耕地16.04万亩。

风景名胜优质集中。有世界自然遗产黄龙风景名胜区、天宇银瀑扎嘎瀑布、梦幻世界二道海、国画长廊丹云峡风景区、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毛儿盖会议沙窝会议会址、中华第一金碑红军长征纪念总碑、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松潘古城墙。有序推进九环沿线旅游恢复振兴,做好黄龙、牟尼沟景区对外营销,加速七藏沟、奇峡沟、花绿二海等景区开发,着力打造川西红谷和西山、东塔平山景区,扎实做好小河古城、尕力台、雪宝顶、毛儿盖会议遗址等规划建设,大力引进和培育精品民宿,搭建休闲度假小镇+精品村寨+自然生态景区为一体的旅游产品体系,全域旅游格局不断完善。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松潘素有一水横来,四路交汇之美称,县内各级公路里程为970.82公里,并实现了公路三个100%”(即:100%的国省公路黑色化、100%的县乡道路硬化、100%的村道水泥硬化)。国道213线和建设中的成兰铁路、西成铁路纵贯南北(县内设车站4座),省道、县道横穿东西,全国最佳支线旅游机场九寨黄龙机场口岸机场建设已完成验收,待智慧机场项目完成后即可投入运行,陆上、空中通道交织成网、相互补充,让松潘成为川甘青交界地区独一无二的交通枢纽。

产业转型持续深入。着力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反季节莴笋为代表的高原有机蔬菜、以川贝母为代表的道地中药材、以藏香猪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等优势产业发展规模持续壮大、综合品质持续提升,成功申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农牧业产销链愈发完善。建成四川青藏高原农畜产品加工集中区并投入运营,牦牛制品加工等生态产业发展起步。锂电池正极材料制造及延伸产品项目落户德阿工业园区,开启飞地经济发展新模式。着力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茶马驿精品休闲度假区全面竣工并正式对外经营,成功推出松潘古城花灯会”“黄龙高山兰花节”“威尔逊在松潘等品牌节庆。注重发展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科考等复合旅游产业,旅游品质和旅游形象大幅提升。

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精准落实46152人新识别监测对象帮扶措施;巩固就业保障,开发公益性岗位共计2660个,安置已脱贫劳动力1307人;2022年,统筹资金1.27亿元,安排产业拓展、基础设施等项目56个、开工率100%,资金支付5741.6万元、资金支付率45%。对标《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评激励办法》,加大示范创建力度,川主寺镇、镇江关镇、黄龙乡3个乡镇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进安镇包座村、川主寺镇牧场村、川主寺镇林坡村3个村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进安镇包座村、川主寺镇麻依村、安宏乡肖包寺村、川主寺镇牧场村、川主寺镇林坡村、川主寺镇安备村、十里乡火烧屯村、镇坪乡麦吉村8个村成功创建州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十三五末,地方生产总值较2015年增加7.8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43倍;五年财政收入总量达96.32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增加43.69亿元,增长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规模保持在30亿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5年增加11027元,是十二五末的1.42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5年增加5826元,是十二五末的1.6倍;接待旅游人数基本恢复到“8·8”九寨沟地震震前水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有增、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19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6.44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2.99亿元,同比下降1.4%,第三产业19.76亿元,同比增长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8%;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3亿元,同比增长1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99亿元,同比下降3.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41875元,同比增长4.2%;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8265元,同比增长6.4%;旅游接待人数达到572.98万人次,同比下降0.1%;旅游总收入达到53.1亿元,同比增长11.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