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描绘在高原古城的和谐画卷—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进安镇

发布时间:2020-09-10
字体:
访问量:
分享到:

进安镇地处松潘县城,是松州古城所在地,以藏、羌、回、汉四个民族为主,具有“四族一街居,风俗迥相异”的显著特点。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和亲途经松潘,为各民族埋下了团结种子,古城北门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雕像述说着各民族友好交往、团结进步的美好故事。古松桥头,“一桥横跨古松沟通南北,两岸交融茶马互市东西”的对联,描绘着松州古城的多民族共生共融的优良传统。

星移斗转,世界变幻。进安镇正沿着和平、繁荣、文明的方向奔腾不息,凭借其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美、安康、书香的建设目标,促进各族群众间的手足相亲、休戚与共、相濡以沫、守望相助。

进安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凝聚人心作为一项大事来抓,近年来,大力开展感恩、实践、法制、榜样“四项教育”,精心组织“感恩·团结·奋进”主题教育活动,搭建“五个一天”实践党课平台,扎实推进“法律七进”,深入挖掘民族团结典型人物,一点一滴引导群众知感恩、懂进取、守法纪、重团结,浸润着进安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价值体现,更是一曲对美好未来韵律的演练。

刘从玉,10多年前从高半山搬迁到县城新区,搬迁后因为远离了牧场和土地,缺少收入来源,生活十分困难。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镇党委政府和帮扶部门,通过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将他家的院坝改造成了农家乐,现如今刘丛玉全家的年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9700多元,远超脱贫收入线。为了表示感恩,他将自家的农家乐取名为“铭恩苑”。

“我家老一辈出生穷苦人家,当时哪想的到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现在我家有自己的住房,还开起了小卖部,我觉得现在真的是国强民富。我家是回族,邻居都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我们邻里之间做事都商商量量的,大家都尊重各自的风俗习惯,相处的很和睦,我对党,对国家,对松潘,对社区都充满了信心,我为自己党员的身份感到自豪”老党员马庆兰说。

对于松潘县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岷山社区的马宗礼老人感触最深。享有了五保救济、低保兜底政策,日常生活有保障;生病住院,全部报销,有新农合作支撑。他最喜欢和“小雨点”的年轻人一起聊天,这个名为“小雨点”的志愿者组织,已经连续陪伴照顾他3年多了。多年的失明和长期一个人的生活,并没有改变这名回族老大爷乐观开朗的性格,他说“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有‘小雨点’的阿哥阿姐们经常陪我,我还是感到很幸福”。

这几年,由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们自发成立的各类爱心公益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的在这座高原古城铺展开来,成就了松潘互交互融、互帮互助、共生共进的全新气象。

进安镇将推动发展作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重要抓手。

今年,进安镇大力推行“两项改革”,积极做好“三乡一镇”合并的“后半篇”文章,同时大力推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完成“村改居”6个,4合1的1个,2合1的3个,由原来的21个村,2个社区调整为8个村,9个社区,有力整合了资源,增强了发展后劲。“我们4个村处在牟尼沟风景区旁,以前都是单打独斗,成不了气候,办不成大事,守着‘金饭碗’却找不到吃的,现在4个村合并成新的牟尼沟村,我们团结一致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牟尼沟村临时党支部书记、工作委员会主任泽仁扎西说。

自2014年以来,投入近3亿元,实施道路管网、亮化美化、风貌整治、电力通讯等一大批项目,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各族群众在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中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在此过程中,注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回族群众成立自我拆迁改造委员会,自发拆除65户回族民居和院落,比预计拆迁资金节约1100万元,顺利完成东裕市政道路建设,东裕村回族群众服务大局、共享红利,民族责任感得以彰显。

为了带动经济发展,进安镇立足松潘古城开发与保护,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打造“茶马驿”历史文化街区,通过筑巢引凤,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吸纳大批藏羌回汉各族群众回乡创业,打造了一批民族商贸、民族手工艺品店、民俗客栈、特色酒吧等多元经营主体,吸纳60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创业就业,促进了各族群众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交融互动愈加密切,团结进步不断巩固。

2013年,在外打拼的族羌汉子许元东,秉承着建设家乡、带动一方的良好愿景,乘着返乡创业的东风,在茶马驿街区建成了一座中式客栈。典雅的格调和良好的居住环境,吸引了不少的游客在此游玩居住。他说“党委、政府在这条街上投大量资金,完善了基础设施,打造了景观,给我们搭好了台,铺好了路,我们就一定要把这台戏唱好”。

距离茶马驿街区不远的中江社区,今年刚刚由两个村合并新建,是一个典型的回民族聚居街区,穿斗结构的明清时期汉式建筑交错布局。洁净爱美、热爱生活的回族同胞使得整个街道藤蔓环绕,花香扑鼻。在这条回民族聚居的街上,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还有一家藏式酒吧。房东回族马大娘,将自家的房屋出租给藏族小伙,还改装成了藏式建筑风格,这或许也需要极大的包容。难能可贵的是,家里的亲戚和周边的邻居也无二话。酒吧老板藏族小伙兰家字里执着帅气,从十年前的打工者变成了现在的经营者,亲历着这座古城的进步与发展。酒吧中有多名不同民族的服务员,汉族姑娘杨什吉已在兰家字里的酒吧工作了好几年,她说:“做习惯了就不想离开了,老板人很好,对我们非常关心,像家人一样”。

进安镇注重将民族团结与宣传文化相结合,激发各族群众情感共鸣。巩固提升藏汉和亲雕像、古松桥、思源阁等民族团结示范雕像和示范点,依托“松州八景”,展现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建成以“孝、善、和、诚、俭、美”为主题的和谐广场、村级文化院坝和文化活动中心20个、群众活动广场3个,2条“健康步道”联通新区与古城,各族群众茶余饭后在步道上散步聊天,在各类活动场所中其乐融融,户外运动、广场舞、健身操、太极拳等一批协会也应运而生,汉族龙灯、藏狮表演、藏羌锅庄、回族花灯等30余支文化队伍陆续建立起来,进安镇依托文化阵地和文化队伍广泛开展了群众性广场舞表演、歌咏比赛、篮球、舞龙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协助相关部门多次成功举办“古城花灯节”,组织群众演员六人代表松潘赴成都参加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演出松潘回族花灯,深受好评。积极鼓励群众参加古城内举办的美食节、美食大赛等活动,促进饮食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交融,形成酸菜面块、洋芋糍粑、洋芋汤圆、韭菜盒子等地方名小吃,各族群众之间互相尊重、互相欣赏、互相借鉴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形成,文化认同感进一步增强。

“以前,大家没事干的时候就只能窝在家里头,要不然就是泡茶馆、打麻将,又伤身体又伤钱;现在,政府给我们建了这么好的活动场所,大家能聚在一起跳跳舞,既能丰富业余生活,又能锻炼身体,还能增进感情”,广场舞协会的唐老师说。

“金坑坝的人口来源分散,民族结构复杂,流动性强,主要由拆迁户、自主搬迁户和租住户构成,以前,社区组织活动或者开展工作,很难把群众组织到一起,而且就算组织起来效果也不好;现在我们建立社区工会以及5支文体队伍,群众自然而然的就聚到一起了”社区居委会主任王云富说。

纵观中国星罗棋布的古城,大多在同一座古城内生活着单一的主体民族。然而,进安这座千年古城中却生活着藏、羌、回、汉四个主体民族,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共同进步,“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描绘出了一幅团结奋进的美丽画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